2023年申洲国际研究报告:深修内功巩固龙头地位,下游需求逐步改善有望再起航

2023-08-06 03:20:05    来源:招商证券
一、申洲国际:国内纵向一体化针织服装代工龙头

1、深耕行业三十余年的纵向一体化服装代工龙头

申洲国际是中国最大的针织垂直一体化服装制造商和出口商。生产覆盖织造、染 整、裁剪、缝纫、包装及运输等环节,实现面料生产和成衣加工无缝对接,具有 短交期、快速反应优势。生产包括运动服饰、休闲服饰、内衣等针织类服装。与 多家知名品牌商构建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前四大客户耐克、阿迪达斯、彪马 和优衣库收入占比超过 80%,并开拓安踏、李宁、Lululemon 等新客户。目前出 口销售占比 70%,出口市场逐步从日本扩展至欧洲、美国等国家。产能从国内的 宁波、衢州、安庆逐步向越南(胡志明、西宁省)、柬埔寨金边扩张,全球化产 能布局完善。2002-2022 年营收/利润 CAGR 达 17%/20%。

2、股权结构清晰,核心管理层稳定


【资料图】

公司实控人马建荣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股份 47.30%。截至 2022 年协 荣有限公司、富高集团直接持有公司 42.36%、4.94%的股份,其中实际控制人 马建荣、黄关林(妹夫)、马宝兴(父亲)分别通过千里马、BMX 和利华分别 持有协荣 78.28%、14.65%和 7.07%的股份,马仁和(堂兄)通过 MCC 持有富 高集团 74.67%的股份。

公司管理层稳定且经验丰富。公司核心管理层主要从早期运营的宁波织造公司内 部提拔,董事长马建荣、总经理黄关林、副总经理陈岚、副总经理顾朝权、副总经理言德林、副总经理杨红辉曾任宁波织造的织造部经理、生产经营部经理、织 造部经理、制衣部经理、办公室副主任、生产经营辅料部副经理,并且在纺织、 生产、营销、运营等方面拥有超过三十年经验,保障公司健康高效发展。

3、历史复盘:纵向一体化优势&卡位运动赛道&东南亚产能扩张,推动业绩及估值双升

2004 年-2010 年:上市前公司就确立了先发优势和行业龙头地位。深度绑 定优衣库,提升生产标准和服务能力,2005 年前后订单占优衣库全球采购 额的 10%+。2006 年后开拓体育客户,通过品类扩充/客户开拓实现业绩较 快增长,但此时技术壁垒不够强大,议价能力不足,无法有效传导原材料上 涨压力及汇率波动压力,故 PE 为 5-10X,对标普通制造业。

2011 年-2015 年:研发实力提升获得头部运动品牌认可,运动产品销售占 比从 55%提升至 64%。同时越南面料工厂投产顺利,为柬埔寨成衣工厂直 接供应面料产品,纵向一体化模式在东南亚成功复制,业绩增长的高确定性 逐步获得市场的认可,估值提升到 20X+。

2016 年-2021 年:垂直一体化龙头地位确立,海外扩产&提效,实现市占率 的提升。运动鞋服品牌估值提升带动代工行业景气度提升,同时代工行业集 中度提升,优质供应商地位提升,驱动申洲国际估值最高到了 40X。

2022 年至今:2022 年由于终端消费需求不佳+下游品牌去库存,生产节奏 因为疫情打乱,原材料价格波动侵蚀利润空间,业绩和估值双杀。但是公司 持续推进海外生产基地建设,加速拓展欧美地区市场,积极拓展国内外新品 牌客户放量。预计 2023 年三季度开始随着品牌端库存压力减轻以及需求回 暖,公司垂直一体化模式及规模效应将推动业绩快速复苏。

估值复盘:1)2010 年-2015 年:2010 年申洲国际业务结构发生质变,运动服 饰销售占比超过 50%,正式超越休闲服饰占比,而运动鞋服赛道景气度高于休闲 服饰,同时公司持续推动东南亚产能建设并完成海外垂直一体化产能布局,带动 公司估值从 10X 提升至 20X。2)2016 年-2021 年:2016 年公司国内外垂直一体化服装代工龙头地位确立。同时体育运动在全球掀起热潮,运动服饰需求提升+ 功能性产品占比提升,将 Nike 和 Adidas 为主的运动鞋服龙头估值中枢从 25X 提升至 30X+。而龙头运动鞋服公司更注重产品的质量和供应链的稳定性,鞋服 代工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提升,申洲国际作为优质制造商代表,行业景气度提升& 份额提升&订单结构优化,公司增长确定性和供应链话语权增强,带动估值从 20X 提升至最高的 40X。3)2022 年至今:2022 年开始,由于下游需求不佳及清库 存影响订单承压,估值震荡下降至 20X-25X。2023 年三季度预计随着终端需求 恢复+公司较强的技术壁垒+优质的客户结构,申洲国际估值有望回到 16-19 年的 25-30X 估值中枢。

(1)业绩增长期(2004-2010 年):知名运动品牌合作加深,增长提 速

2004 年上市之前,公司进入优衣库供应链达成深度合作,营收规模快速提升, 同时建立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2005 年与 Adidas、Nike 等运动品牌展开合作, 并于 2006- 2007 年建成 Nike 和 Adidas 专用工厂,运动品类销售占比提升,公 司增长稳定性增强。2004-2010 年期间公司营业收入从 21.17 亿元增加至 67.24 亿元,CAGR 达 21%;净利润从 5.88 亿元增加至 12.72 亿元,CAGR 达 14%。

分品类看:2004-2010 年期间,运动品类营收从 0.4 亿元增加至 33.7 亿元, CAGR 达 109%,营收占比从 2%提升至 50%;休闲品类营收从 19.0 亿元 增加至 23.7 亿元,CAGR 为 4%,营收占比从 90%下降至 35%。从 2010 年开始运动品类营收占比正式超越休闲品类,公司以运动品类为核心的运营 模式正式建立。

分地区看:2004-2010 年期间中国、美国、欧洲地区营收 CAGR 分别为 58%、 33%、87%。由于优衣库合作占比逐年下滑,日本地区营收 CAGR 仅为 7%。 中国地区营收占比从 4%提升至 20%,美国地区营收占比从 4%提升至 7%, 欧洲地区营收占比从 2%提升至 21%,日本地区营收占比从 90%下降至41%。

盈利能力:运动服装产品合作比例提升带动盈利能力提升。2005 年-2010年销售毛利率从 23%提升至 30%,净利率从 14%提升至 19%。ROE 从 24% 提升至 29%。

营运能力:规模快速扩张下,存货周转天数从 2004 年 57 天增加至 2010 年 114 天,2006-2010 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净利润保持在 0.5-1.2 之间。

(2)海外产能拓展期(2011-2015 年):纵向一体化成功复制到东南 亚

在此阶段,运动品类成为业务重心,公司拓展国内产能同时将纵向一体化模式复 制到东南亚。2012 年柬埔寨大千纺织成衣工厂投产,2013 年安徽成衣二期工厂 投产,2014 年越南德利面料一期工厂投产。越南面料工厂顺利投产也标志公司 纵向一体化成功复制到东南亚地区,为公司业绩增长和盈利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2011-2015 年期间,公司营业收入从 90.48 亿元增加至 126.60 亿元,CAGR 为 9%;净利润从 17.04 亿元增加至 23.55 亿元,CAGR 为 8%。

分品类看:2011-2015 年期间,运动品类营收从 49.5 亿元增加至 80.3 亿元, CAGR 达 13%,营收占比从 55%提升至 64%;休闲品类营收从 30.5 亿元 增加至 34.8 亿元,CAGR 为 3%,营收占比从 34%下降至 28%。

分地区看:2011-2015年期间中国、美国、欧洲地区营收CAGR分别为12%、 32%、4%。公司重点开拓美国市场, Nike、Adidas 等核心客户放量的情 况下,美国市场仍保持较快增长。美国地区营收占比从 6%提升至 13%,中 国地区营收占比从22%提升至24%;欧洲地区营收占比从22%下降至18%, 日本地区营收占比从 36%下降至 23%。

盈利能力:2011 年-2015 年销售毛利率从 29%提升至 31%,净利率保持在 18%。由于扩产在建工程转固后资产周转率变慢,ROE从31%下降至19%。

营运能力:存货周转天数从2011年105天增加至2015年120天,2011-2015 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净利润保持在 1 左右。

产量:成衣产量从 2011 年 2.1 亿件增加到 2015 年 2.7 亿件,CAGR 为 7%,面料产量从 2012 年 8.73 万吨增加至 2015 年 11.36 万吨,CAGR 为 9%。

(3)全球市场开拓期(2016 年至今):运动服饰高增长&全球市场拓 展驱动业绩与估值提升

2016 年之后,运动品牌服饰在全球掀起热潮,公司前期积累的运动品牌客户增 长提速,为满足客户订单增长需求并缓解成本压力,公司加速东南亚的产能布局。 目前海外成衣/面料产能占比 45%/50%。2016-2019 年期间,公司营业收入从 151.22 亿元增加至 226.88 亿元,CAGR 为 14%;净利润从 29.48 亿元增加至 50.95 亿元,CAGR 为 20%。作为纵向一体化针织服装代工龙头,估值从 10X-20X 提升至 20X-40X;由于 2020 年以来疫情导致品牌订单增速放缓及 2021 年原材 料价格上涨侵蚀利润空间,2019-2022 年公司营收/净利润 CAGR 为 7%/-4%, 公司市值及估值有所回落。随着经济和消费力的逐步复苏,公司凭借更强的规模 效应、更优质的客户结构、更完善的生产体系,业绩将实现更快修复。

分品类看:2016-2022 年期间,运动品类营收从 98.2 亿元增加至 208.7 亿 元,CAGR 达 13%,营收占比从 65%提升至 75%;休闲品类营收从 38.9 亿元增加至 57.5 亿元,CAGR 为 7%,营收占比从 26%下降至 21%。

分地区看:2016-2022年期间中国、美国、欧洲地区营收CAGR分别为11%、 21%、11%。美国地区营收占比从 10%提升至 18%。

盈利能力:2016 年-2020 年销售毛利率保持在 30%左右,净利率保持在 20%-22%。ROE 保持在 20%。2021 年由于外销增长提速及内需恢复的影 响,棉花价格从2021年年初的13000元/吨快速提升至2022年4月的22000 元/吨,导致公司原材料库存成本高企侵蚀利润,公司毛利率下降至 24%, 净利率下降至 14%,ROE 下降至 12%。2022 年 5 月原材料价格回落,公 司盈利能力逐步修复,2022 公司毛利率 22%,净利率 16%。

营运能力:存货周转天数保持在 115-120 天左右,2016-2022 年经营性现金 流净额/净利润保持在 1 左右。

产能方面:柬埔寨地区,2018 年荣德制衣投产,2020 年/2021 年越群制衣 一二期工厂投产。越南地区,2016 年德利面料二期工厂及世通制衣厂投产, 2019 年德利制衣厂投产。2022 在越南建设 Adidas 专用制衣厂已经开始投 产。

产量方面:2016-2022 年期间,公司成衣产量从 3.1 亿件增加到 5 亿件, CAGR 为 11%;面料产量从 13.1 万吨增加到 23.7 万吨,CAGR 为 13%。

二、运动服装行业景气度较高,市场份额向优质制造 商集中

1、运动服装行业景气度高

运动服装行业景气度明显高于休闲服装。在体育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过程中, 消费者对于服装产品的功能性需求提升。根据 Euromonitor 数据,2015-2022 年 全球运动服装市场规模从 1661 亿美元增加至 2201 亿美元,CAGR 为 4%,休 闲服装 CAGR 仅为 1%。国内运动服装市场规模从 814 亿元增加到 1543 亿元, CAGR 达 10%,而休闲服装 CAGR 仅为 3%。预计 2027 年全球/国内运动服装 市场规模达 3009 亿美元/2365 亿元,2023-2027 年 CAGR 分别为 6%/8%。

2、运动服装代工行业具备高壁垒、高集中度、高利润率、 高估值特点

不同于传统的休闲服饰代工生意(壁垒低、格局散、小单且追求极致的速度而牺 牲利润率),运动服装代工行业具有高壁垒、高集中度、高利润率的属性。

高壁垒:运动鞋服龙头体量大,单款产品销量大,对代工企业规模提出了较 高的要求;同时通过产品功能迭代升级和良好的品质吸引消费者复购;利用 快反模式对热销款补货。因此头部品牌极高的要求为运动鞋服代工行业构筑了强大壁垒:包括准入壁垒、研发壁垒、品控壁垒、交期壁垒、规模壁垒等。

高集中度:头部品牌出于降低管理难度,提高管理效率的角度,近年来有意 压缩供应商数量,并将订单向优质供应商集中。因此行业集中度高,且上下 游之间关系紧密,一旦进入品牌商采购体系并成为核心供应商后,品牌商不 会轻易更换供应商。

业绩好&获得高估值溢价:对于优质鞋服制造商而言,必须具备如下三大核 心竞争力才能进入品牌的供应链体系:1)强大的技术实力:能够做到与品 牌商在新品开发方面协同研发,包括对于生产工艺的持续升级、对材料的持 续开发能力。2)精益化的管理能力:特别是对于劳动密集型的成衣以及鞋 类工厂,做到快速响应品牌商订单,并在最短的时间交货。3)多区域产能 布局的能力:劳动力成本对鞋服制造商利润率影响程度较高,近年来众多工 厂从国内向越南迁移,而随着越南的城市化进程加速,众多代工商也在规划 向印尼迁移,因此海外拿地、招工、技术和管理传承、文化融合成为了扩张 的关键。具备以上实力的制造商在品牌商的采购份额持续提升,自身受规模 效应以及效率提升驱动盈利能力提升,实现 ROE 的提升,进而获得超越行 业水平的估值定价。

3、人工成本增加&本土化采购催化产能向东南亚转移,份额 头部集中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国内人工成本低的优势逐渐消除;同时由于疫情影响,国内部分地区招工困难且产能拓展受制于环保指标压力,国内众多鞋服代工 企业在东南亚地区建设产能,降低人工成本。根据 WTO 披露数据看,中国服装 出口占全球服装出口额的比重从 2015 年 39.3%减少至 2021 年 32.8%,而越南 服装出口占全球服装出口额的比重从 2015 年 4.8%增加至 2021 年 5.8%。其他 东南亚地区如柬埔寨服装出口占比也均有小幅提升。

以 Nike 为例,品牌方与东南亚地区供应商合作占比提升。FY2016-FY2022 年 期间,Nike 在中国合作服装供应商生产占比从 26%下降至 20%,而在越南合作 服装供应商生产占比从 23%提升至 26%,在柬埔寨合作服装供应商生产占比从 FY2020 年 12%提升至 FY2022 的 16%。在东南亚地区布局完善的服装代工企 业未来能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近年来随着宏观环境及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运动品牌不断加强供应链稳定性, 合作的供应商数量下降,份额向头部供应商集中。以 Nike 和 Adidas 为例。Nike合作服装供应商数量从 FY2014 的 430 家减少至 FY2022 的 279 家,而前五大 服装供应商合作占比从 FY2014 的 34%提升至 FY2022 的 54%。Adidas 合作供 应商数量从 FY2018 的 130 家减少至 FY2022 的 117 家。

近三年 Nike 和 Adidas 的服装供应链集中度提升:1)Nike:2020.11 月末-2023.3 月末前十大服装供应商员工人数占比从 45%提升至 52%。前十大服装供应商排 名有波动,但是申洲始终占据第一位置,员工人数占比从 6.8%提升至 9.3%。2) Adidas:2020-2022 年前十大服装供应商员工人数占比从 38%提升至 48%。申 洲国际员工人数占比从 3.1%提升至 4.4%,在 Adidas 供应链排名从第 9 升至第 6。

三、研发技术强、国内外纵向一体化生产模式、客户 结构优质成功大浪淘沙

1、优秀管理层为公司发展保驾护航

纵观申洲发展历史,公司管理层不断实施极富前瞻思维的发展战略为公司发展保 驾护航。申洲国际作为一家深耕行业三十余年的服装代工企业,从默默无闻到行 业龙头,除了技术升级、产业链一体化优势为公司提供订单及业绩保障外,更为 关键的是管理层的较强的前瞻眼光的发展战略。公司核心管理层主要从早期运营 的宁波织造公司内部提拔,董事长马建荣、总经理黄关林、副总经理陈岚、副总 经理顾朝权、副总经理言德林、副总经理杨红辉均在公司任职超过 30 年。指导 公司在多变的服装代工市场中击败竞争对手、熨平市场波动,不断强化自身竞争 力和业绩增长动力。

1)高标准要求奠定技术优势:1990 年申洲国际成立之初,马建荣的父亲马宝兴 作为公司负责人,坚定带领公司进入中高端服装制造领域,承接盈利性更好但对 服装质量要求更高的日本婴儿服饰订单,在此期间引进日本及意大利先进生产机 器,严格要求生产标准、生产效率和交期,为公司奠定的技术优势。1997 年马 建荣接管公司后进一步加大技术投入,持续推进机械化和数字化改造,强化各环 节的技术要求,提升生产质量和效率。

2)前瞻预判行业风口拓展新品类优势:公司准确研判市场发展动向,从婴儿服 饰、休闲大众服饰、运动服饰、细分运动服饰等市场不断拓展。1997 年公司顺 利进入优衣库供应商名单,从婴儿服饰转向大众服饰代工市场。2001 年管理层 开始接触欧美运动品牌,通过较强的产品质量、较快的产品交期、积极主动的营 销服务,公司顺利进入 Nike、Adidas 等知名运动品牌的核心供应商名录,从休 闲服饰转为高增长潜力的运动服饰市场。随后签约 PUMA 迅速成为其第一大供 应。目前公司仍在不断开拓如 Lululemon 等细分运动赛道客户,强化公司订单增 长潜力。

3)准确研判国际形势奠定规模和成本优势:2012 年国内面临库存危机、人工成 本高企的问题,管理层去东南亚寻找机遇。2012 年开始在越南和柬埔寨建设成 衣工厂,2014 年在越南建设面临工厂,顺利将垂直一体化优势复制到东南亚, 利用东南亚地区的低税率和人工成本奠定成本优势。

4)福利待遇优奠定企业文化优势:公司坚持“体面劳动,尊重生活”的企业文 化,对于申洲国际的员工,近十年平均每年涨薪 10%-13%,定期为员工组织培 训提升其技术、产品知识,提升工作效率和水平。疫情期间不裁员,为员工建设 全新住宿环境,并提供疫情补贴。疫情期间公司人员流失率仅为 3%。申洲国际 的员工均具有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良好的福利待遇更有利于东南亚地区的招工, 缩短熟练工种培养周期,提升生产效率和产能爬坡速度。

2、研发实力雄厚,智能化&信息化提升人效

研发费用占比维持在 3%左右,处于行业较为领先的地位。自 2005 年至今,公 司用于购置厂房、技术开发、设备更新的资本性支出占净利润的比例合计达 50%。 面料开发能力强,截至 2022 年底,公司共申请了 767 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 254 项,实用新型专利 513 项。截至 2020 年底,公司申请新材料面料专利 183 项, 生产过程中对设备工艺改造创新及制衣模板类的相关专利有 353 项。平均每年主 要专利成果转化 34 个系列,按平均每一系列 25 个品种计算,对应 850 个新品。

加强研发创新适应消费升级趋势。公司提高应用新材料、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的能 力,尤其在质量、功能、环保等方面来增加新产品附加值。公司引入先进设备加 强生产技术、自动化及环保水平。持续开发新面料产品、改善面料功能、延长使 用寿命。自 2003 年以来,公司陆续开发莱卡弹性面料、超细晴纶及超细涤纶的 保暖面料、针织仿真面料、功能性运动面料、保健面料等多款面料。同时和品牌 方共研多款创新面料,并开发多款热销产品。其中经典面料如与优衣库共同研发 的吸汗/透气/柔软功能性面料 Airism,与 Nike 共同研发轻盈/保暖/透气面料 TechFleece 以及一体织鞋面 Flyknit,在面料开发方面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

自动化及智能化升级提升人效。公司持续推进全产业链的自动化、智能化仓储物 流系统,提高物料配送的效率和准确性。制衣工序在模块化缝制基础上,进一步 研发缝制工序的自动化和提高配套物料的智能化,推进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提高生产设备的综合利用率;并利用吊挂系统提升人均产出效率。

2005-2022 年期间,公司人均创收从 10.8 万元增加至 29.5 万元,CAGR 为 6%; 人均创利从 1.5 万元增加到 4.8 万元,CAGR 为 7%。2006-2022 年期间,公司 人均成衣产量从 3369 件增加至 5300 件,CAGR 为 3%;厂区员工密度从 415 人/万平米减少至 146 人/万平米,累计减少 65%。

3、纵向一体化运营强化成本优势,东南亚产能布局完善

公司采用纵向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模式,集面料生产和成衣制造于一体。生产涵盖 从面料织造、染色、后整理、剪裁、印花、缝纫、包装、运输的全产业链流程。 在国内公司将面料厂和制衣厂建立在同一工业园区内,缩短工序转移的时间,并 降低物流成本。在东南亚地区以越南德利面料工厂为基础,为越南及柬埔寨的成 衣工厂提供面料,降低从国内出口面料的税费及物流成本,有效降低成本和交期。

从同行业竞争对手看,具备垂直一体化生产的企业具备更强的盈利能力。而申洲 国际作为垂直一体化针织服装代工龙头,在东南亚地区产能布局完善,规模效应 较行业内其他竞争对手更强。虽然由于疫情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在 2020-2022 年毛利率、净利率均有所下降,但是依旧领先于行业水平。申洲国际 由于纵向一体化涵盖的产业链环节更多,资产周转率较行业其他企业较慢,ROE 保持行业中游偏上水平。

东南亚产能布局完善。公司逐步在国内拓展安徽安庆、浙江衢州作为成衣制造的 补充性工厂,并在柬埔寨、越南拓展成衣和面料产能,在海外复制纵向一体化的 同时,降低人力成本。截至 2022H1 公司国外面料产能占比达 50%,国外成衣 产能达 45%(柬埔寨 23%、越南 22%)。未来公司会继续在东南亚地区寻找合 适的位置进行成衣及面料产能拓展,强化接单能力和成本优势。

柬埔寨:以成衣工厂为主,2005 年申洲制衣投产标志公司在海外产能布局 启动。2012/2018 年大千纺织和荣德制衣顺利投产。2020-2021 年越群制衣 一期及二期投产,分担国内生产压力并强化海外订单承接能力。

越南:面料及成衣工厂并举。2014 年德利面料工厂一期投产,标志公司纵 向一体化模式顺利复制到海外。随后于 2016/2017 年德利面料厂二期及世 通特种面料厂顺利投产。越南世通制衣厂于 2016 年投产后,公司在 2019 年建设 Adidas 专用成衣工厂,2022 年已经开始投产,满足大客户订单需求, 强化公司产品竞争力。

通过国内外产能拓展及生产效率提升持续扩大成衣和面料产量规模。成衣产量从 2006 年 0.95 亿件增加到 2021 年 5.0 亿件,CAGR 为 11%;面料产量从 2012 年 8.73 万吨增加至 2021 年 23.72 万吨,CAGR 为 12%。

4、大客户采购份额提升&开拓新客户保证增长稳定性

1997 年公司与优衣库建立长期深度合作关系,1997-2004 年公司实现业绩高速 增长。2005 年公司上市后,陆续与 Nike、Adidas、PUMA 三大国际运动品牌达 成合作,前瞻性的看好运动鞋服未来的发展潜力,推动公司业绩稳健增长。目前公司也在和国内外其他优质品牌进行合作。包括安踏、李宁、特步、New Balance、 美津浓等运动品牌;Polo Ralph Lauren、Champion 休闲品牌。持续拓展新客户 为公司增长补充新动力。

公司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始终保持在 85%以上,同时从 2006 年开始公司与运动 品牌合作比例持续上升。 2010-2022 年 Nike 的收入占比从 20%提升至 31%, Adidas 的收入占比保持在 20%左右,PUMA 的收入占比从 7%提升至 13%。优 衣库的收入占比从 24%下降到 21%。

在 大 客 户 内 部 份 额 持 续 提 升 。 从 收 入 角 度 看 , 2012-2022 年 Nike (FY2013-FY2023)、Adidas、优衣库(整体业务)、PUMA 品牌自身的服装业 务增速为 6%、2%、10%、10%,申洲在 Nike、Adidas、优衣库、PUMA 内部 采购收入复合增速分别达 15%、9%、10%、19%,明显快于品牌自身增速。从 客户采购份额角度看,2014-2022 年,申洲占 Nike 和阿迪达斯的服装采购的比 例均从从高个位数增加到中双位数。申洲在头部客户的内部份额持续提升,扩大 业绩增长空间。

头部品牌缩减供应商数量,头部供应商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从申洲合作的主要 客户看,FY2014-FY2022Nike 服装供应商数量从 340 家减少至 279 家;PUMA 合作供应商数量从 203 家减少至 141 家,FY2018-FY2022 Adidas 合作供应商数 量从 130 家减少至 117 家。随着消费市场需求和节奏的不断变化,品牌方对于 产品质量和快交期的要求持续提升,近几年 持续减少一些中小代工厂的合作, 强化头部供应商的合作份额,提升产品品质和交期的稳定性。以 Nike 为例,Nike 合作的前五大服装供应商份额占比从 FY2014 的 34%提升至 FY2022 的 54%。 申洲作为一体化服装代工龙头,研发实力雄厚&自动化水平高保证产品质量和交 期,未来能获得更多的客户订单份额。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关键词:

X 关闭

多只基金产品暂停大额申购 申购限额百万元
时间·2022-09-16    来源·资本邦
安阳曹操墓将于2022年5月正式对公众开放
时间·2021-12-29    来源·中新网
为什么这次寒潮南方降雪这么明显?
时间·2021-12-29    来源·新华社
山西绛县6名失踪者全部遇难 当地:已立案调查
时间·2021-12-29    来源·中新网

X 关闭